Baidu
Google
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

关于田欣的采访

·2011年你加入了ZNA,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继红小学,是因为跟你过去的工作背景有关么?5 l, }3 `6 c0 `/ |% f3 r
2 E, [: S3 ~1 Q# D9 X
从我的经历上来看,以前参与过的项目还是以教育为主,在第一家事务所我做了两三个学校项目;在第二家事务所,也是偏向教育方面的,比如大学里的图书馆、科研机构,校园配套设施等等。正好在我回国加入ZNA的时候,有继红小学项目启动,对我来说,这是一个比较平稳的转变契机。% O" b1 }/ Z6 R8 p+ F. i4 [
7 f8 W7 u5 y9 \' c$ X, B! r
7 }9 F0 @1 ~3 ~2 ?/ C
·深圳和北京的百度竞赛都结束了,你作为这两个竞赛的leader,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
; x4 @! V8 `% E1 c作为我个人来讲,对于如何去更好地把握项目的脉搏,有了更深的体会——作为设计师,了解甲方想要什么,怎样做出一个切题、又不落入俗套的作品,让自己满意,超越自己的作品。就竞赛来讲,项目最初期的定位是相当重要的。
, A$ E. `4 G! |" R7 } # j0 e, b% k5 M
第一个深圳百度大厦,大家从一开始就找到了特别有意思的概念,就是vertical garden(垂直花园),以及办公区和其他功能配套区竖向的分配方式,这奠定了我们从一直贯穿始终的概念的基础,设计师围绕着这个概念往后走,包括立面设计。
0 `2 D2 T& I: V" k! U9 ]$ G , A+ T  i. H: f8 C; ^
我们比较沉浸于自己非常喜欢的概念,当然这个概念对于百度这种互联网办公建筑来说是比较切题的。但真正落到最后建筑实体的时候,如何保证立面设计能体现我们的概念,又简洁大方、符合百度的形象,当时我们经历了一段比较纠结挣扎的时间。
" ?5 K+ b/ B1 ^
9 Y5 S9 e2 G$ C* t. G北京百度竞赛不同于第一个,我们在前期花了相对较长的时间寻找概念。第一次我们不太了解甲方比较喜欢的风格,但我们看到甲方最后选择的第一名方案之后,基本上理解他们是喜欢那种可行性较高的设计。如何结合设计师的创新性与甲方“简洁、可依赖”的需求,我们前期大概花了两到三周的时间来确定最终的概念,最终我们是对这个概念和方案都非常满意的,满足了百度的形象要求。但是目前得知的消息是,甲方选择了比我们这个方案更简单的设计。通过第一第二次的竞赛过程,我们发现,虽然我们做出来的设计还是跟甲方的需求有一些差距,但是相对来说更加靠近了。5 s# `* a4 T) O& d4 A! \3 t
& S  p& H1 n3 e  q+ T5 T
经验收获方面,我最大的感触是要跳出建筑师的圈子,尽量以甲方的身份思考,多跟一些建筑师之外的,比较偏规划、宏观的设计师沟通,能更加开拓我们的思路。
/ l0 j5 G8 B: p$ l
( N5 u9 v" [) f* U·我们这次百度工业园区的设计概念是什么?
$ v) H+ G2 O' W我们提出了“环形主街” 和“生态展示园”的概念,通过环形主街上的配套设施把四个办公社区连接到了一块,来整合所有地段。上次深圳百度只是两个单体的设计,我们主要考虑的是互联网办公的行为因素,会议需求和办公区域之间的紧密关系。这次是从更宏观的方面做整体园区规划。  \& z( R4 X% h- f' m4 _, r1 ]$ V
8 V: k+ u( W" A6 n2 S& p% a
·有很多建筑师抱怨中国的建筑环境,认为中国的甲方对设计方面考虑的不如国外甲方成熟,你在国外生活很多年,能对比一下国内外的甲方对建筑师的态度么?
( n& W- U( [4 Y, ]8 M  R5 k2 W
1 [# r) Z  C0 ~3 G3 {# I1 v) R建筑师在国外是一个受尊重的职位,就我在国内经历的项目来说,国内的甲方的确没有国外的甲方专业,不是说国外的甲方更懂设计,而是他们会很清楚自己要的设计是什么,然后沟通甲方团队和建筑师团队,提供给设计师他们需要的资源信息,最终把这个项目完成。而国内的甲方不够专业的地方是在于,他们往往在前期的目的就不是很明确,需要建筑师跳出建筑师的圈子,在设计之前做策划师、前期经济分析师、市场分析师,定下市场定位,最后拟定任务书再开始做设计。在国外甲方会拿着一个很详细的任务书给建筑师。不过我认为这对建筑师来说是一件好事,能更主动的思考设计。8 |) r, v$ S! m" d0 E

7 @$ z1 l. r2 G. S# V* H; s2 ]·这次做的继红小学项目,与国内传统的中小学相比,在外形设计和功能设计上有什么不同?) r+ X) l8 l0 v' ?# k+ c3 H

" j3 ]; E+ c9 X. @- B* s* b当初我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,我希望能对学校的建筑形式做一些尝试。我们前期的概念设计做了很多种,有主街式的,有中庭内院式的,最终甲方选择了“中庭式”这种建筑形式,核心概念上,我们提出了“组团”的概念,把学校定义为高中低三个年级、不同学生活动社区的主题,不同年龄段的社区都有相应的配套设施,专用教室、活动设施等,增强学生的归属感。这种中庭的形式,比较适合哈尔滨“夏天凉爽,冬天严寒”的特殊气候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室内活动场所。我们做了四个中庭,这样的设计在国内不是特别多。
7 Q; I) y; c+ e2 b, R3 }0 f1 l . B9 ^6 }4 n/ T9 P
目前中庭作为最核心的设计要点,我们也在探索研究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可行性。就中庭的建筑形式,建筑体形系数是最优化的,完全能达到节能的要求。现在继红小学目标是建设部低能耗示范项目,会申请绿标二星,打造“绿色小学”。% U! ^; U( J7 t3 r& \) W+ _1 _! V

0 j) M# Y5 a" j8 r6 `. T7 J$ M·近十年来做过的项目当中,哪个给你的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?
: }1 Y* C4 L" o( l( {2 \ 1 O2 p- f0 t. r
我第一个加入的事务所做的俄亥俄图书馆,当时我的参与度比较大,事务所给年轻设计师的机会比较多。9 y: ^2 K, j! A. e. N7 y

' K1 m# l/ R3 ~# Q·分享一下你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。
, }; d/ D" M) S& V& A, l# X
1 ^2 S4 Z. \# @) F出国留学是最重要的一个moment,出国留学和在国外事务所做锻炼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。第二个就是从波士顿转到纽约,从一个相对普通的设计事务所到明星事务所的工作环境的转变,生活压力,工作压力,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一个转变。第三个就是回国,角色不同,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也更重了。8 e& B% i8 F0 V6 n; ~9 Z/ V# K
" ?, M  I. T0 w$ h9 Z% \
·从小就想做建筑师么?- \' L* I; Y% e3 |
: x6 A: t. G0 [* i7 @0 k& g! x* Q
不是,我也是高中的时候有了做建筑师的想法。
2 g8 y$ ~! \/ B  G, R9 i " x- U% y1 \2 S+ n! [' I8 m
·给自己定义的标签: [3 z# J% C  L2 d/ y, U" Q
具备好管理经验的建筑师$ X* I8 [5 o7 @& S' b1 v) E: e
返回列表